绿能驱动 碳寻未来 共绘水泥行业绿色画卷

发布时间:2023-09-22 17:04:42 | 浏览次数:0

水泥是重要的碳排放源头,总排放量达到13亿吨左右,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4%左右,是仅次于电力、钢铁的第三碳排放大户。在“双碳”背景下,水泥行业的碳减排工作任重而道远。

为推动包括水泥在内的建材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2022年底,工信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住建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指出,以低碳技术创新为动力,“十四五”期间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降低3%以上,并研究将水泥等重点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水泥企业加快减碳技术推广应用,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已迫在眉睫。  

近日,为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中国水泥网将在河南郑州举办“2023水泥‘双碳’大会暨第十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助力水泥行业向更低碳、更节能、更绿色的高质量发展迈进。  

本次大会以“绿能驱动 资源再生 碳寻未来”为主题,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原会长乔龙德;济源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笑非;河南省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会长王爱贞;新疆建材行业协会会长吕志坚;河南中联同力材料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宗虎;中国水泥网理事会理事长、天瑞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基峰;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高级教工巴太斌;中国水泥网理事会理事长、苏州仕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仕宏;中国水泥网理事会理事长、天津朝阳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沛森;洛阳理工学院教授李海涛;南京工业大学教授莫立武;中国水泥网董事长邵俊等水泥企业负责人、行业协会领导、技术专家、设备商代表参会,共同探讨水泥行业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创新驱动 绿色发展 提质增效

践行“双碳”承诺,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全体水泥人的共识,而坚持创新驱动,则是实现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原会长乔龙德在会上指出,要能动地用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构筑以新动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发展主导的新格局,以全方位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作为解决行业发展与治理的突破口和落脚点。

因为,所有主要问题的存在,都与科技创新不足息息相关,其根源是科技创新滞后。产能严重过剩的深层次原因是由于新的应用领域开发不足和发展进入的门槛太低;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环保治理始终处于被外部推动而被动被逼的状态,其根源也是科技创新滞后于时代发展;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赋能生产力发展也仅处于起步阶段,真正的劳动生产力的提升和资源配置的效能尚受制约,包括用能源的方式和能源的来源结构仍很单一。

所以,在上游原料、燃料价格上升时显得难以承受,经济效益常常起伏不稳,表现为经济和经营问题,但根源都与科技创新滞后密切相关。只有科技创新提升了,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为此要有明确的科技创新的新目标,形成超前的、有高端技术支撑的科技研发与开发体系,作为新格局的关键突破口。

近年来,为推动水泥水泥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从各级协会到水泥企业再到装备企业都持续加大了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

河南省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会长王爱贞在会上表示,作为水泥产能大省,河南省水泥行业紧紧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在持续推进智能化工厂建设、落实错峰生产经营、加强科技创新引领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截止2022年底,19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31家企业评为省级绿色工厂,19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38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矿山,环保绩效级A级企业7家、B级企业27家,9家企业进入全国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单,1家企业获河南省绿色建材生产综合基地示范单位,6家企业获河南省绿色建材生产综合基地创建单位。绿色制造水平持续改善,能效水平显著提升。

同时,河南省也涌现出了许多在水泥行业节能降碳环保、计量、智能化等方面的新技术、新设备的制造服务企业,比如郑州奥通的管道脱销技术;河南志信的智能物流一体化技术;郑州康宁特的氮氧化物深度治理技术;河南丰博自动化有限公司的粉体精准计量等新技术。

河南中联同力材料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宗虎对创新驱动水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也表示认同。

刘宗虎认为,绿能驱动是实现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河南中联同力将在“双碳”战略目标的引领下,不断探索和应用非化石能源,加大绿色能源的应用力度,将绿色能源优势逐步转化为行业优势、企业发展优势,为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同时,节能减碳也是水泥行业的必然选择。河南中联同力将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倡议,以产品全寿命周期为考量基点,持续推动碳减排技术的创新和单位产品碳排放量的降低,努力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同时,将做好水泥企业与社区、城市、社会的融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水泥网董事长邵俊也表示,未来,水泥企业需要紧跟国家政策的引导,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持续在原燃料替代、碳捕集、光伏发电、储能、固危废处置、碳资产管理等方面不断实现突破,努力答好“双碳”的时代课题,助力水泥行业迈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水泥网也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依托水泥大数据、产业“大脑”等数字化服务,为行业绿色发展、低碳转型提供全方位的要素数据支持,与行业同频共振、携手奋进,推动我国水泥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稳定市场态势是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

乔龙德指出,坚持正确的行业发展方向,把企业的发展必须置于国家、行业发展的大局之中,只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为宗旨,单纯为企业自身利益的发展是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的。所以无论是讲发展,还是讲行业协调都必须以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为宗旨。

要树立社会进步观、大局观、价值观和行业发展观,把树立与弘扬行业文化、倡导与推进行业文明、提升行业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与推进行业自律与行业自治作为行业发展进步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企业发展中必须首先遵循的原则。要建立起一套公开透明的,得到行业,尤其是得到社会认可的行业自律与行业自治的机制,既作为遏制行业时起时伏的恶性竞争,又作为迷途知返的法宝。自律的行业是有活力的行业,自治的行业才是有前途的行业。只有把发展和竞争建立在社会进步观上,行业才能发展兴旺。

刘宗虎表示,无论是水泥企业的绿色转型还是科技创新,都离不开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管理投入。在水泥需求下行、供需矛盾加剧的当下,行业更应该加强行业自律、推动错峰生产、化解过剩产能,助力水泥行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为水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回顾水泥行业近年来的发展历程,2015年行业步入平台期之后,由于市场需求基本结束增长势头,行业产能过剩由动态过剩进入绝对过剩,水泥行业也迎来了一个大低谷。但是,在行业共同努力下,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水泥行业在2016年下半年开始逐步走出困境。

在过去的6-7年时间里,水泥行业在需求增量不明显,甚至历史最高峰略有下滑的背景下,行业利润总额仍然连攀新高,连续多年超过千亿元。

行业盈利态势的改善也为水泥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创造了机遇。

近年来,得益于氮氧化物治理技术的突破和发展,超低排放已经越来越普遍,正在逐渐成为水泥行业的标配。技术升级方面,除了针对烧成和粉磨等环节的节能技改以外,国内水泥行业还建设了大量智能化标杆企业,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能耗,并为水泥行业未来产业升级树立了方向。

低碳发展方面,水泥行业借助良好的发展势头,做出了大量的尝试。例如海螺在芜湖白马山水泥厂建成世界首个水泥窑碳捕捉示范项目和干冰生产线,开创了水泥工业捕集二氧化碳的先河,对推进我国乃至世界水泥工业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近年来水泥企业积极尝试替代能源以及广泛涉足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领域,也有力推动了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 绿色低碳发展大势所趋

乔龙德指出,鉴于行业一定会振兴,一定会有一个崭新的时代出现,但这是一个中长期的目标任务,对于众多的水泥企业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树立并坚持长期艰苦努力与不断创新才能改变与摆脱被动局面的精神准备,因为转型也好,新的经济格局形成也好,高科技带动产业新发展也好,都是需要时间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第二、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替能和碳排放限制这是谁也不能逾越的,必须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做出采用什么技术途径,是自己解决,还是合作解决,或是拿来主义要做出有目标有时间的选择;

第三、去产能,错峰生产,淘汰落后产能,区域协调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通过共同努力把经济稳住,只有稳住了长远才有希望;

第四、服务水泥企业的中介服务也要有新的目标新的定位,提供的技术和各种设施装备必须符合提升与绿色环保的要求。尤其当前水泥企业经济效益不好,致使一些企业拖延改造和更新设备,因此,服务商必须以效率、效益提升作为提升自己竞争力的主攻目标,使自己在碳排放即将限制的背景下使自己有作为的同时,推进水泥行业进步。

毫无疑问,在“双碳”背景下,水泥行业同时还面临极大的市场压力。对于水泥企业而言,只有真正立足未来,切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才能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绝地求生,成为本轮行业洗牌的“幸存者”。

正如王爱贞所言,在“双碳”目标下,行业要充分把握“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紧把握行业低碳智能发展的趋势,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技术转型,进一步提升行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促进绿色低碳转型迈上新台阶!